宋代學者邵伯溫在《聞見前錄》中記載,被貶鄧州的范仲淹,諄諄寄語前來拜見的新科狀元賈黯:“君不憂不顯,惟‘不欺’二字可終生行之。”不欺二字,讓賈黯銘記了一輩子,他說“吾得于范文正(范仲淹謚號文正)者,平生用之不盡也”。
不欺,是我們認可的道德品質(zhì),也是我們向往的人生境界。
在范仲淹寄語賈黯六百年后,事跡載入《清史稿·循吏傳》的定海知縣繆燧,在臨終之際,省察一生,深情慨嘆:“事可對君父,心無累子孫。此乃余署定海之座右銘。平生無他,但有‘不欺’二字而已!”不欺,是繆燧清廉為官的準則、一生踐行的箴言。
為民請命 不欺君父
康熙十七年(1678),二十九歲的繆燧離開家鄉(xiāng)江蘇江陰,赴山東沂水縣任知縣。啟程前夜,父親繆嘉謨殷殷告誡:“我為爾父,爾為民之父,慎勿貪虐,以傷爾父之心”;“清廉遂足了事耶,若遇水旱必條陳利弊為斯民請,以蘇民困,非可坐等也”。飽讀四書五經(jīng)、深受家學熏陶的繆燧,認真而慎重地點頭。父親的話,縈繞在耳畔,銘記在心間。
沂山南麓的沂水縣,在繆燧就職前,曾遭遇地震、蝗蟲、大雪、隕霜等多次大災害??滴跗吣辏?668)農(nóng)歷六月十七日晚,山東南部發(fā)生了一次8.5級大地震,極震區(qū)大部分在郯城縣境,故稱為郯城大地震。沂水縣受地震影響嚴重,地方志中“城盡崩”三字,令人觸目驚心。
尚未走出地震陰影的沂水百姓,迎來了江南貢生繆燧,也遭遇了罕見的旱災。水庫干涸,河床龜裂,耕地大面積歉收絕收,家畜缺水生病大批死亡。家中已無存糧,田里沒了指望,百姓愁容滿面。
繆燧想起父親的叮囑,記得對父親的承諾,百姓的困難就是自家的困難??婌萑鐚嵪蛏戏A報災情,朝廷撥來救災銀兩,令縣衙去濟南購置米面,分發(fā)給災民。
災民斷炊多日,情況十分危急,而沂水到濟南路上要耽擱時間,也要多花盤纏??婌萁ㄗh將賑災銀兩直接發(fā)放給百姓,讓百姓自行購糧,這樣能更快解決百姓的燃眉之急。這是相當大膽的建議,最初并沒有被繆燧的同僚接受,記載繆燧一生大事的行略說,“公(指繆燧)爭益力,乃為草疏,奏得允,官私便之”??婌萃ι矶?、為民請命,方才使災民得到及時救濟,災情得到部分緩解。
由于嚴重的饑荒,有的災民背井離鄉(xiāng),被迫到外地謀生??婌菖c父親商議,要求將分給自己的那份家產(chǎn)變賣,用于購買耕牛、鐵犁、種子,幫助災民恢復生產(chǎn)。兒子心中裝著百姓,父親自然樂意幫忙,籌得銀兩寄給兒子。外出的百姓,紛紛回鄉(xiāng),沂水大地,青苗萌發(fā),迎來新生。
繆燧的“不欺”鮮明體現(xiàn)在下面一件事上:朝廷要犯、大盜楊岕,禍害鄉(xiāng)里,繆燧成功抓捕,為民除害,不承想在押送途中出了紕漏,盜賊逃脫。這可是丟官職的疏失。下屬勸繆燧用同名囚犯蒙混過關??婌菀豢诰芙^:“是欺也,寧受黜,不敢?!彼荒茏鲞@欺上瞞下之事,更何況真犯逃脫,還將為非作歹,百姓仍不得安寧??婌萑鐚嵣蠄蠛蟊幻馊ス俾殹kx任時,百姓心懷悲傷,送別繆燧離境?;氐浇?,繆燧隱居鄉(xiāng)下,勤讀詩書,孝敬雙親,贏得鄉(xiāng)民的稱贊。
俯首為牛 不欺黎民
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四十六歲的繆燧迎來了人生的新起點,朝廷任命他為浙江定海(管轄范圍與今舟山市相近)知縣。
定海島嶼眾多,緊扼東南沿海航路要沖,天高水闊,明代因倭寇多次侵擾,朝廷長期實行“海禁”,故此地衰敗荒涼,人煙稀少。清朝初期,在舟山群島上重新設縣的聲音漸高,直到康熙二十七年(1688)設立定海縣,隸屬寧波府??婌輥矶êH温殨r,設縣不過七年,“四面涂蕩,民難安業(yè)”,可謂百廢待興。
繆燧上任伊始,著便服深入民間,了解定海農(nóng)業(yè)漁業(yè)發(fā)展情況,了解百姓生活的困難與需求。當?shù)弥傩账杳酌妗⒉计?、蠟燭、蔬菜、水果等日用品,需劃船去寧波購買,來往途中經(jīng)過鎮(zhèn)海關,要繳納的稅額較高,很是憂慮。作為知縣,他向上司如實報告有關情況,希望能為定海百姓爭取到購買日用品免稅的待遇。
公文呈送上級,沒有回音,他不氣餒,再寫,再報。如此往復,“先后七詳,案幾盈萬,歷三年而始得報可”。連續(xù)三年上奏的赤誠與執(zhí)著,終于說服了上司。浙江布政使司復文批示,定海百姓購買日用品一律免稅,為防止有人欺詐百姓,繆燧派人將免稅規(guī)定刻在鎮(zhèn)海關旁的石碑上,這便是《定邑日用貿(mào)易概免抽稅碑記》。免稅的規(guī)定勒在堅硬的石碑上,勒在史書的冊頁上,而繆燧的為民情懷也勒在了定海百姓的心中。
定海山淺海近,海潮侵襲時,輕則農(nóng)田淹沒,重則民房倒塌。修筑防海堤壩,是定海發(fā)展的一項基礎性工程,繆燧甫一上任就開始修筑海塘,在任定海知縣的二十二年中,修筑海塘可謂貫穿始終,據(jù)統(tǒng)計繆燧發(fā)銀修筑海塘達三十六條,長度超過兩萬五千丈(清代一丈三米多)。定海百姓將其主持修筑的大展塘又稱為“繆公塘”,以表對他的敬意。有了海塘做屏障,農(nóng)田就不怕受到海水侵襲了,繆燧勸課農(nóng)桑,墾田幾萬頃,史載他蒞任“數(shù)年后,桑麻遍野,境內(nèi)豐給”。
此外,繆燧還在定海擋潮興港,發(fā)展貿(mào)易;設立津渡,便民出行;創(chuàng)設藥局,施藥濟民;加固城池,鞏固海疆;興辦義學,育才惠民;捐獻俸銀,修葺城池……
繆燧愛民不欺民,也不允許其他人欺民。欺騙不可以,欺壓更不行。在鄞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,連續(xù)發(fā)生了幾起盜竊案件后,民眾感到恐慌。繆燧當時兼任鄞縣知縣,他親自書寫“本縣現(xiàn)署鄞篆,爾等不得胡行”的告示,命人貼在街市顯眼之處。盜匪看到后,不敢再為非作歹,街市恢復安寧??梢娍婌莶还庠诎傩招闹杏型沧尡I寇望而生畏。
有些盜賊本是良民,被裹挾為盜賊,繆燧抓捕后,對其詳加審理,對于可堪教化者,給予寬大處理。一個名叫“聰性”的人,在一次緝捕海盜的行動中被捕,關押在定海牢獄中,每夜啜泣哀嘆:“聽說春秋賢相管仲,對于盜賊嚴懲不貸,對于脅從有時能寬大處理,可是有多少人能有管仲之賢能呢,我今天就是被處置了,又能說什么呢?!笨婌萋牭搅寺斝缘脑?,在確認此人是誤入歧途后,給他洗心革面的機會,而且為他改名“勇”,幫他找了份差事,又幫他娶妻成家。勇也不負所望,將功補過。
《大學》有言:“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惡惡之,此之謂民之父母”。喜百姓所喜,憂百姓所憂,繆燧立身為傘,俯首為牛。他為官“不欺”,在定海任職二十二年,用仁德贏得百姓厚愛。
尊儒崇德 不欺初心
繆燧出生于江陰的繆家村,這里距離孔子盛贊的“吳延陵君子”季札的墓地僅有千米遠??婌菰诩驹?、埋葬地長大,相信多次聽說過季札的故事,多少會受到季札掛劍酬心的影響。
司馬遷在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中記載:“徐君好季札劍,口弗敢言。季札心知之,為使上國,未獻”,等到季札完成出訪的使命,來到徐國時,徐君已去世,但季札遵從內(nèi)心的承諾,“解其寶劍,系之徐君冢樹而去”。
不欺初心,鄉(xiāng)賢季札做出了表率。兩千年后,繆燧用一生努力守望初心,用半生勤政踐行初心。
繆燧一生光明磊落,坦坦蕩蕩,卻有一件“欺人”的事情在民間流傳。普陀山是佛教圣地,唐代一個叫惠鍔的日本高僧,從五臺山請觀音像東渡日本,到了普陀山潮音洞,遭遇風浪無法前行,他認為觀音愿意守在這里,遂把觀音像放置潮音洞側(cè)。
普陀山明清大盛,吸引很多人前來。有些身處困境的信徒舍身燃指,跳下潮音洞,認為這樣觀音就會接引其脫離苦海,去往極樂世界。潮音洞內(nèi)怪石交錯,洞底通海,潮水奔騰入洞,勢如飛龍,景色迷人,傳說誘人。
繆燧聽說信徒跳觀音洞,是因為聽到和尚念經(jīng)之后,看到海底有紅色蓮花顯現(xiàn),以為修道成功,就毅然決然地跳了下去。受儒家文化滋養(yǎng)的繆燧,不相信這一說法。他來到潮音洞,對和尚說有一個家仆,晚上要來這里舍身。到了約定時間,和尚準時念經(jīng),很快蓮花浮現(xiàn)。繆燧用動物代替了人,連同幾十把尖刀裝進麻袋,扔到蓮花顯現(xiàn)之處,沒過多久海水就泛紅了。所謂紅色蓮花,原來是海蛇信子在水里呈現(xiàn)的假象??婌萦谩捌邸钡姆椒?,揭露了真相,破除了迷信。
民間故事并非向壁虛構(gòu),往往有一定的事實根據(jù)。潮音洞上曾有一座“莫舍身亭”,亭中立《舍身戒》碑,作者正是繆燧。這是一篇斥責舍身惡俗的檄文,他寫道:“夫忠孝節(jié)義,古今之美德,天下萬世所常尊,所謂死有重于泰山者也,而代不數(shù)見;信誣妄之說,委父母遺體于波濤巖石間,所謂死有輕于鴻毛者也,而趨之若鶩,其為愚與忍孰甚?”他追問那些打算來舍身的人,是否想過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兄弟,最后告誡世人不得沉溺于此等誣妄之說,當尊崇忠孝仁義之德。
由于繆燧政績突出,康熙五十五年(1716),他擢升為杭州府同知??墒牵@時繆燧已重病纏身,無力赴任,不久逝世。定海百姓聯(lián)名上書吁請留葬,后經(jīng)禮部協(xié)調(diào),“遺骸歸葬故里,定海建衣冠?!?。定海官民代表黃灝一行扶送繆燧靈柩到江陰老家,看到家徒四壁,更加欽佩繆燧的人品。
繆燧的事跡本身就是很好的家教材料,他的后人十分注意收集與整理。值得一提的是,繆燧的后人中有一位繆荃孫先生,繆燧為其六世祖,今天國家圖書館中有一尊繆荃孫先生的塑像,紀念這位中國圖書館事業(yè)的拓荒者、國家圖書館首任館長,繆荃孫先生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(yè)也有不小貢獻。
2020年5月,江蘇省江陰市申港街道的繆燧紀念館建成開館,慕名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。2022年5月,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(qū)小沙街道新建了繆燧紀念館,館前矗立著一塊“不欺”石。
“不欺”是繆燧一生的信條,也是他一生胸襟坦白的真實寫照?!安黄邸比绾?,穿過三百年風雨,依然熠熠生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