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文璧(1466—1523),宇汝重,號石亭,明代衡州府耒陽人。20歲的時候考中進士,任戶部主事,后任員外郎。胡文璧為人干練通達,處理問題果斷,辦事迅敏。正德四年(1509),由正郎改任浙江監(jiān)察御史,任滿,升為太常少卿。后出知鳳陽,遷天津副使。
▲衡陽廉政文化雕塑園的胡文璧雕像
胡文璧:出守鳳陽,博施善舉 正德四年(1509),朝廷下旨選派官員巡查各省,胡文璧由正郎升任浙江監(jiān)察御史。監(jiān)察御史是明朝正七品的言官,其主要職責是察糾百官,或露章面劾,或封章奏劾。 在浙江任監(jiān)察御史時,對于違法犯法的官員,胡文璧剛正不阿,糾劾時弊,肅正紀綱,懲罰毫不留情,“風裁凜然,兩浙肅然”,轄內官員欺民劣跡盡斂。因此,他深受百姓擁戴。任滿,他被提拔為太常少卿。正德九年(1514),胡文璧上任安徽鳳陽府知府。 原本鳳陽就土地貧瘠,位于淮河下游洪泛地區(qū),每逢雨季這里都會發(fā)洪水,又因黃河反復自然改道,造成淮河天然水系被嚴重破壞,就成了“大雨大災,小雨小災,無雨旱災”“三年惡水三年旱、三年蝗蟲災不斷”,自然環(huán)境十分惡劣,受環(huán)境影響,此地一直比較貧窮。 面對鳳陽不堪的現(xiàn)狀,胡文璧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。他面對不同的情況,制訂了不同的整治措施。整治官紳宿弊,他以《大明律》為武器,要求官員嚴守律例、厘奸剔弊、正本清源,然后重用清官廉吏,培養(yǎng)、薦舉優(yōu)秀人才,鼓勵皇室宗親和士紳名流率先垂范、博施善舉。他一邊抑惡揚善,一邊安撫宗室,官場逐漸變得清明。治理民間陋習,他推行輕徭薄賦、休養(yǎng)生息、安老撫幼的惠民政策,讓百姓過上安穩(wěn)的日子。同時,他興辦學校開發(fā)民智、改良鄉(xiāng)俗,提高地方百姓的文化水平。這以后,生產恢復,集市繁華,孩子們也有鄉(xiāng)學可上,鳳陽府一時政通人和、百廢俱興,出現(xiàn)了從未有過的欣欣向榮景象。一年后,胡文璧調守保定任知府,鳳陽百姓感其恩德,不舍其離去,“百姓攀留者,無慮萬人”。